首 页 机构概况 学术研究 政策法规 走进台湾 两岸交流 联系我们
 >> 主页  >> 两岸交流
“苏州是留人的地方”---走近苏州“台商圈”

文字:〖 〗 颜色: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苏州是台商投资密集区,台资企业逾2300家,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二三千名台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他们的家属子女常住在苏州。他们的事业如何?他们的生活如何?他们的感受如何?
  王勋辉,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我们愿往大陆跑”
  身为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勋辉,1992年从台湾来苏州新区投资创业,2000年9月当选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公司、协会一肩挑,他显得很轻松。“我2年内最重要的职责是服务台商,接任会长至今,还没有碰到头疼的事。接待的台商多是询问投资设厂事宜。”
  提起苏州,王勋辉赞不绝口,“台湾的调查报告表明,苏州投资环境名列大陆首位,政府效率高,很规范,海关等都没有问题。”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是台湾医药行业在大陆兴办的首家合资企业,现有员工300多人,生产片剂、粉针剂、胶囊、维生素等产品。尽管到大陆投资已近10年,王勋辉仍懊悔“来迟了”。“在大陆投资的欧美医药厂商,先于台湾医药企业抢占商机,现在都已形成气候。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任何一个厂商都无法不把目光放在大陆。台商若不能及时布点,无异于把机会拱手让人。”
  血浓于水,在王勋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998年,中国抗洪赈灾,苏州中化慷慨解囊捐赠价值150万元的药品;1999年苏州遭遇洪水,苏州中化又捐赠价值20万元的药品。王勋辉说:“两岸同宗同祖,我们同是中国人。”
  曾文祺,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营销总经理:
  “苏州是留人的地方”
  苏州新区1992年开始开发建设,苏州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就在一片农田上建厂,所以其拥有车牌号码“0002”。现在明基建立了庞大的生产、销售基地,光碟机、扫描仪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都是前三名,桌上型显示器位居前五名。明基很多配套厂商也跟着从台湾落户到了苏州及周边的昆山、吴江。
  身为明基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的曾文祺功不可没。1996年底,这位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航运技术系、台湾清华大学动力研究所,又在美国获得工程管理硕士学位的技术人员,主动要求调任苏州明基,在他看来,大陆发展空间大,市场成长性强,升迁机会多,“在大陆做行销,是一辈子难得的机会,能力可得以充分发挥”。
  年过不惑的曾文祺现有部下三四百人,可自己至今仍是单身。他平日忙碌得像只陀螺,工作之余尽情陶醉于山水之间。一有空他就骑车横穿苏州城,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星海游泳馆游泳,或是漫步于波光潋滟的金鸡湖畔。每年清明前,他还爱到太湖东山采摘茶叶,再围着当地茶农学习炒制碧螺春。他打心眼里喜欢苏州,称“苏州是留人的地方”,并把自己定位为苏州人。
  曾文祺书卷气很浓。营销部布告栏经常贴着他推荐员工阅读的文章。他是《中国经营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报刊的忠实读者,每遇好文章必张贴,雅文共赏。他说:“最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是知识的交流。”
  田清源,国巨电子(中国)公司行政部经理:
  “实话实说,大陆确实不错”
  “我当初到大陆的动机是为多赚钱,来了才发现大陆确实不错,这是实话实说。”国巨电子(中国)公司行政部经理田清源介绍说,因为在台湾贷款买房经济压力大,冲着在大陆工作的薪金差不多是在台湾的2倍,他1996年到大陆工作。现在,他“乐不思蜀”,已把原定的返台期拉长6年。“女儿今年9月将成为苏州外国语学校一年级新生,这6年里我不会考虑回台湾。”
  国巨是台湾最大的电阻器制造商。国巨电子(中国)公司有17名台湾管理、技术人员常驻苏州。他们住在厂内宾馆式的宿舍楼里,桌球室、壁球馆、撞球室一应俱全,其中有3人携家眷在此定居。厨师是苏州人,摸透了台湾人的口味,想吃什么只管点,工作生活顺心如意。田清源最感愧疚的是妻子为此付出的牺牲。妻子在台湾时从事室内装潢设计,现在在苏州做全职太太,有时感到闷。田清源说,“妻子放弃事业到大陆居住有得有失,但值得”。夫妇俩担心的是,台湾不承认大陆学籍,女儿将来恐怕只能到国外发展。
  眼下正值中小学招收新生时节,苏州为台商着想,早已办起多所双语制学校,昆山还继东莞之后,在全国办起第二所台商子弟学校。台湾当局不承认大陆学籍,王勋辉愤然说,“大陆学历连欧美国家都承认,两岸同根同源,台湾当局没有理由为在大陆投资的台商设置阻碍。”
  台湾管理技术人员当然还有其他无奈。罗礼电脑(苏州)公司物料处长曾秋富是学工的,他说,“大陆舞台很大,压力也很大,坦白地说,我有时会感到江郎才尽,知识折旧很快。”志合电脑(苏州)公司研发处副理郑升信也说:“在大陆工作除专业知识外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如海关、税务都要了解,每天都接触新事物,压力很大”。近年来,台湾失业率提高,台湾管理技术人员很担心被素质日益提高的大陆人才取代,而当他们返回台湾时就不一定有工作机会了。为此,他们发愤工作,希望大陆的事业蒸蒸日上。
 
(据《扬子晚报》)
更多内容:
国台办:大陆有关方面高度关注台湾地震灾情[2024-04-07]
小小飞盘带动两岸文体交流 江苏省第一届两岸飞盘交流赛在苏州开赛[2024-04-07]
马英九率台青抵达广东交流参访 宋涛在深圳会见[2024-04-07]
两岸书画家上海挥毫 共倡同心振兴中华[2024-03-05]
2024年“庆元宵·迎团圆”台商联谊活动在北京举行[2024-02-25]
台商新春联谊:看好大陆前景 两岸经贸“不能断也不会断”[2024-02-25]
首届两岸艺术家春联展在台北举办[2024-01-30]
台湾茶人成立中华工夫茶功夫泡茶艺会—— 盼推动两岸茶文化交流[2024-01-23]
“融”字当选202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2023-12-18]
为两岸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 ——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综述[2023-11-26]
海峡两岸全民棒垒球联赛总决赛在昆山举行[2023-11-08]
京台社区发展论坛聚焦养老服务[2023-10-08]
“中国新农民”常熟讲故事 “中国新农民”故事会暨海峡两岸青年农民交流活动举行[2023-09-13]
感受乡村振兴建设:台湾宜兰县罗东镇农会参访吴中区[2023-08-28]
两岸文学交流会杭州开幕[2023-08-24]
苏台青年太湖之畔“寻觅情缘”[2023-08-24]
同心同行,两岸体育交流步履不停[2023-08-21]
两岸及香港青年培训夏令营在京结营[2023-08-14]
2023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在江苏举办[2023-07-27]
大陆高校师生访台结束返回北京 马英九盼每年举行两岸青年互访[2023-07-25]
大陆高校师生团飞抵台湾开启交流参访之旅[2023-07-18]